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http://hn.qm120.com2008-11-19 17:25:12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三、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
超声介入治疗主要用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无严重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无明显黄疸、大量腹水、发热及远处转移,肿瘤直径小于3cm,结节数不超过3个的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注射治疗,包括无水乙醇注射、醋酸注射、热盐水注射或热蒸馏水注射等,也包括经门静脉穿刺治疗。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利用无水乙醇对肿瘤细胞的蛋白变性和脱水作用及对肿瘤内小血管的凝固栓塞作用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部分病例可获根治效果。但对于组织质地较硬、存在纤维间隔或瘤内压力增高的肝癌,注入乙醇难以完全浸润,部分乙醇可溢出瘤外损害肝脏。大肝癌常有肿瘤包膜浸润或血管侵犯,宜与其他疗法(肝动脉化疗栓塞等)结合应用。
除无水乙醇外, 还可应用15%~50%醋酸、热盐水或高温蒸馏水等瘤内注射。经皮瘤内注射高浓度醋酸比无水乙醇具有更强的组织渗透能力,易于穿透癌组织内的纤维间隔而均匀弥散,其注射次数及注射量均明显减少,疗效亦优于无水乙醇。但其应用为时尚短,确切疗效仍有待病例积累证实。经皮热盐水或蒸馏水注射治疗利用其高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可注入较大剂量而用于大肝癌的治疗。冷却后生理盐水即成为体液的组成部分,蒸馏水则凭借低渗特性引起细胞肿胀和崩解死亡继续杀灭癌细胞。与其他疗法相比,热盐水或蒸馏水注射安全性高、副反应轻微,但实际应用时瘤灶内温度升高程度难以控制而直接影响疗效,且大量注射产生的高压有可能引起癌细胞扩散,应予以重视。
超声导引下的经皮穿刺肿瘤间质毁损治疗近年来迅速发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固化、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热疗、冷冻治疗等方法,利用局部产生的高温或低温,导致肿瘤组织的凝固坏死。这类疗法安全简便,疗效确实,但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治疗费用相应较高。经皮穿刺瘤频消融利用射频电极发出的射频电流使细胞和组织脱水、离子振荡而产生70~110℃的高热,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主要用于治疗直径≤3cm的肝癌,其肿瘤完全坏死率可达90%以上。近年通过多头集束电频、外套针注水降温等方法扩大治疗范围,可治疗直径>3cm的肝癌,亦可与肝动脉栓塞联合应用治疗大肝癌。经皮穿刺瘤内微波固化利用微波电极加热肿瘤组织达50℃以上,形成坏死区。治疗直径<2cm的肝癌常可达到完全性坏死,对直径>3cm者则可采用多针穿刺、多点组合辐射以提高疗效。但本法不适于治疗靠近胆囊、膈肌或大血管周围的肿瘤。经皮穿刺瘤内激光热疗可在肿瘤组织内产生70~100℃的高温,形成球形坏死区,多光纤多点治疗可扩大凝固范围。激光热疗还具有止血作用,并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杀灭肿瘤,因而有双重治疗作用。目前报道主要用于直径<2cm转移性肝癌的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利用高强度超声波波长短、易于穿透组织的特点,聚焦于深部肝肿瘤,在短时间内温度升高至80~120℃,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高强度聚焦超声聚焦区域小,治疗肿瘤需反复多次进行。由于肋骨和胃肠等空腔脏器对高强度超声的吸收和反射,使治疗入路受到限制,常需切除部分肋骨或剑突,造成一定创伤。
肝癌的冷冻治疗利用超低温使肿瘤快速形成不可逆凝固性坏死冷冻区,可有效保存足够肝组织,对邻近大血管损伤较小,且可诱发机体免疫功能,因而简便安全。早期采用液氮为冷媒适于术中应用。近年发展的氩氦靶向治疗系统(氩氦刀)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癌,高压氩气快速释放产生-140℃超低温继以高压氦气产生45℃热效应,最大限度摧毁肿瘤组织。目前适用于直径>3cm、无严重心肺和肝功能障碍、无出血倾向、无大量胸腹水或广泛转移、未累及肝门或下腔静脉的肿瘤结节。
相对于手术治疗而言,介入治疗是肝癌的微创治疗。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代手术治疗,其应用前景令人瞩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介入治疗也将会进一步发展,为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